主頁(http://www.specialedlaw.net):從首張5G專網頻率許可讀出什么 為高價值場景開辟5G應用之道。 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和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企業專用通信網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也逐步走上通信場景的大舞臺。特別是5G發展的深入,企業自建專用5G通信就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課題。更何況,5G標準從一開始,企業應用就是重要場景。 在日前舉行的“2022年中國5G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演講中指出,應發揮頻譜領航作用,助力5G應用揚帆。相關演講透露,主管部門已給中國上海商飛發放了5G工業專網的試驗頻率。這是目前已知的第一張企業5G專網的頻率許可。 專用許可的發放,無疑為企業打開了自建5G專網的想象空間。那么,企業自建5G專網是否已經到來?首張5G專網頻率許可發放的建設性啟示是什么? “!笔5G內在基因 商用三年,5G在垂直行業的價值正不斷得到凸顯,而隨著企業數字化的不斷深入,各垂直行業對于網絡傳輸速率、網絡時延、安全性要求不斷提高,5G行業專網成為5G走向千行百業的必經之路。 事實上,專網的概念存在已久。與主要面向社會大眾的公網有所區分,專網主要是為了解決特定行業、特定需求而存在的,2G-4G時代,出于對安全性的考量,我國為國防、電力、機場、港口、公共安全、應急通信等特殊場景規劃了部分專用頻譜資源,如基于GSM-R技術建設的鐵路專網,以及公共安全專網、軍用專網等。專網通信可以有效彌補了公網通信所無法涉及的領域。 面向專用場景是5G與生俱來的特征。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各垂直行業對網絡傳輸速率、時延、安全性的要求不斷提高,特別是面對工業特定場景,通用性的5G公網已然無法滿足企業高速率、高可靠、高穩定等全部需求。打造5G技術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的業務場景,對于促進垂直行業數字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部署5G專網,成為幫助垂直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抓手,也是“著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體現。 目前,在產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G專網已在國內外初步實現了商用部署。 5G專網首先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制造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先行開展應用探索。2019年以來,這些國家面向各行各業逐步開放了Sub-6以及毫米波頻段的5G專網頻段申請許可,促進了制造、交通物流、科研、礦山油氣等行業的5G應用實踐。如德國政府在2019年在3.7GHz頻段內提供了100M的垂直行業專用頻譜資源;日本于2019年為企業開放了專用頻譜;去年,巴西國家電信局(Anatel)通過3項法案,批準了對專用網絡無線電頻段的使用條件和運營要求來建設LTE專網及5G專網。 在國內,我國主管部門也十分重視5G專網的發展,并對企業自建5G專網專用頻譜給予了科學、開放、穩健的態度,以及對創新探索的支持。 2020年3月,工信部印發《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要組織開展5G行業虛擬專網研究和試點;2021年7月,工信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九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適時發布5G毫米波頻率規劃,探索5G毫米波頻率使用許可實行招標制度,開展5G工業專用頻率需求以及其他無線電系統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適合我國的5G工業專用頻率使用許可模式和管理規則。 去年六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無線電頻率使用指南(2021年版)》,提出可靈活采取公眾移動通信系統、專用移動通信系統、2400MHz、5100MHz和5800MHz頻段無線接入系統(無線局域網)、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的一種或多種技術組合。并根據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情況,不斷優化頻率使用政策,適時調整或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做好與相關重點和急需標準的銜接。 在地方省市,5G專網建設也開展了生動實踐。2021年1月15日,全國第一張5G政務專網在深圳市坪山區正式運行,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實現B端和C端應用融合的虛擬5G專網。早前,廣東省工信廳發布《關于應對疫情影響進一步促進信息服務和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建設10個以上5G專網、申請1.4GHz等相關頻段在多個重點領域探索5G專網試點應用、5G專網設研發支持等內容,為國內5G專網建設提出另一種思路。 在政策、市場等因素共同推動下,特別是技術與需求的驅使下,5G專網正迎來新機會。 釋放5G之“! 雖然企業特別是數字化前列的大型企業,對無線專網通信有著巨大需求和旺盛動力,但擺在5G行業專網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垂直行業是一個需求高度碎片化的市場,5G行業專網的部署模式成為關鍵。 當前企業5G專網基本有三種路徑,一是通過運營商5G網絡切片技術使用公眾通信網;二是依托公網頻段去建獨立專網,運營商向企業出租專用基站和下沉到企業的UPF,核心網控制面在運營商,保證企業敏感數據不在公眾網落地;三是企業申請專用頻率自建5G專網。上述三類直觀理解就是“公頻公用、公頻專用、專頻專用”。 4G時代,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無法負擔一個自建的專網。5G網絡的網絡切片技術、NFV/SDN、端到端自動編排技術,讓運營商可以利用公眾網絡的資源為成千上萬個企業定制專屬SLA的專有網絡,對于企業來說聚焦自己的主流業務,而購買運營商的專業的5G網絡服務,不僅網絡服務的可靠性、專業性有保障,而且成本也會更加經濟。 然而對于大型頭部企業,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依賴專用頻譜企業自建仍是心儀之選。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自建5G專網成本很高,但對于ICT有經驗、有能力的“大廠”,更傾向于自建5G獨立專網,由企業自主進行網絡建設和運維。 以此次商飛為例,獲批5925~6125MHz和24.75~25.15GHz工業無線專用的頻段,前者頻段主要業務有固定、衛星固定(地對空)及移動業務,后者基于毫米波頻段的特點,可以提供更高帶寬、更低時延的網絡體驗。兩頻段的互補,更貼合了商飛的高價值實際應用場景。 采用專頻專用模式,商飛可基于專網進行自主管控,實時按需調整網絡、管控終端,不受運營商大網影響,并能實現與公網安全隔離,數據不出廠區,保障用戶獨立和信息安全。 商飛的案例可以清晰折射出,運營商永遠不可能比商飛更懂商飛,特別是高度數字化和高度安全需求的商飛。 記者了解到,此次商飛5G專網建設因涉及設備安裝、改造等諸多工作,各項任務還在扎實推進中,商飛也明確了相關頻段的無線技術特性要求,亦正與產業鏈廠商積極協同中。 雖然目前商飛5G專網還未進入實質部署階段,但業界希望,在產業鏈的協力下,商飛能夠構建一個具有標桿意義的5G專頻專網。 高價值場景的5G頻譜邏輯 那么,商飛自建5G專網的模式,是不是企業可以效仿的范式? 專家認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企業對于5G的認可與了解程度大幅提升,但5G專網部署成本較高,企業自建專網的前期評估需要謹慎。企業需要了解5G專網部署后,帶來的效益是否能解決企業發展的核心與急需解決的問題;對于計劃進行5G專網部署的實際場域,導入專網后的成效能否滿足實際需求,以及成本支出是否符合企業運營的經濟效益。這些課題是企業需要前置思考的。 可見,對于企業要不要自建5G專網之問,必然是個因地制宜的課題,沒有統一標準答案。 毫無疑問,基于運營商的虛擬5G專網,依然是5G行業應用的主流模式。但面向高價值場景,在授權和非授權的專用頻率上自建5G專網,是應該特別關注和科學引導的。 通信從來都是面向場景的,對于高價值場景,專頻專用無疑是使用方向。當前,工業制造正向柔性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而商飛專網頻譜的落成,更多的是為工業互聯網這一高價值應用劃出專用頻段,不僅可避免與公眾業務間干擾,而且5G CPE/工業模組不必再按多頻多模配置,在高價值場景可顯著降低成本。 截至2022年9月底,我國已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222萬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縣城城區均已實現5G網絡覆蓋;5G行業虛擬專網數量已超過1萬張;5G移動電話數達到5.2億戶;工業網關、智能穿戴等終端類型超過30種。5G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40個大類,并在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多個領域逐步推廣。 當前,5G發展呈現創新活躍、融合加速、生態壯大的良好勢頭。而5G行業應用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內容和切入點,也是5G應用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所在?茖W務實推動各種類型的5G專網應用,加快5G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對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專職常委頻率專家咨詢組組長闞潤田在日前的演講中也指出,引導行業用戶根據應用場景的特點,選擇適合的無線電通信技術,提高工業應用與頻率資源適配性,提升頻率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發展5G專網進程中,頻譜資源對無線產業具有先導性、基礎性作用。鄔賀銓院士指出,引導無線電技術在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領域創新應用,將推動對傳統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改造,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頻率資源高效利用。 此次商飛5G專用頻率的落地,為拓展高價值5G應用場景開辟了發展與想象空間,十分值得期待。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