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43rh7"><bdo id="43rh7"><rp id="43rh7"></rp></bdo></strike>

  1. <rp id="43rh7"></rp>
    <rp id="43rh7"><acronym id="43rh7"><u id="43rh7"></u></acronym></rp>

      <button id="43rh7"></button>

      內容字號:默認大號超大號

      段落設置:段首縮進取消段首縮進

      字體設置:切換到微軟雅黑切換到宋體






      紀念我國個人業余無線電臺活動恢復開放30周年

      時間:2023-01-08 來源:網絡 作者:秩名 點擊:

      2022年12月22日是我國個人業余無線電臺活動恢復開放30周年的日子。1992年的這一天,我國第一批老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在中斷40多年之后第一次獲準用自己的業余電臺發出電波,為此后業余電臺雨后春筍般的崛起拉開了序幕。我會不久前特邀為推動我國業余無線電活動開放發展貢獻了長期和不懈努力的BA1AA/童效勇老師對那一段歷史進行了回憶和口述,并整理成如下文字資料供廣大業余無線電愛好者朋友和國內無線電史研究者分享,以紀念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

      (以下內容由CRAC根據BA1AA/童效勇口述整理)

      2022年的12月22日,對于中國HAM來說,是一個有著重要歷史意義的日子。30年前的這一天,也就是1992年12月22日,共和國的第一批個人業余電臺正式on air了。

      這是我們國家有史以來第一批得到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批準,并且發給電臺執照的、由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個人設置的業余電臺。


      圖1 上海市業余電臺執照


      為了使個人業余電臺活動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并為逐步全面開放積累經驗,當時主管業余電臺的國家無委和負責業余電臺活動的國家體委共同研究商定,首先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老一輩業余無線電愛好者這個群體開始試點。他們不僅在年輕時就具備有關業余電臺各方面的知識和豐富的操作經驗,長期以來也一直表示再次設置業余電臺的強烈愿望,而且他們都有著較高的自律習慣和綜合素質。于是有31位老業余家(北京18位,上海10位,廣州3位)提出申請,并經體委審核,最后由無線電管理機構發給電臺執照,作為第一批試點。1992年12月22日上午,這其中一半以上的老業余家準時在頻率上發訊。到1993年2月下旬的2個多月時間里,第一批試點的電臺基本上全部實現on air。


      圖2 部分北京老業余家的設臺申請表


      圖3 國家體委同意上海10位老業余家開設個人業余電臺的批復


      圖4 第一批獲得批準的北京老業余家ba1cy/周海嬰在家中on air


      圖5 第一批獲得批準的上海老業余家ba4ch/許毓嘉在家中on air


      圖6 第一批獲得批準的上海老業余家ba4ab/沈明綱在家中on air


      圖7 第一批獲得批準的廣州老業余家ba7ka/余禎焯在家中on air


      此后,又相繼有北京、上海、天津、哈爾濱、山西、湖北、云南等地的老業余無線電家先后開臺on air,從此有了40多位老業余家活躍在中國大陸業余天空的新氣象,他們積極參與、自律守法、禮貌規范操作的精神風貌為一批批新HAM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國際上也成了空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從此揭開了中國大陸業余天空嶄新的一頁。

      其實在中華大地上,從上個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就有了業余電臺活動,愛好者們也都一直呼吁要求國家立法予以支持,但無果?谷諔馉幤陂g,尤其是七七事變后,眾多愛好者強烈要求并集會、派代表到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提交請愿書,當局才允許在軍事委員會管理民眾團體的第六部管轄下建立“業余無線電人員戰時服務團”,而當時的政府主管部門“交通部”仍未認可立法,電臺執照也是由這個群眾團體制發。


      圖8 戰時服務團制發的業余電臺執照


      到1940年軍事委員會不再管轄戰時服務團,由戰時服務團的常務副團長朱其清出面到社會部備案、注冊為“中國業余無線電協會”(CARL)。而主管部門交通部仍未從正面對業余電臺活動予以認可,更沒有為業余電臺立法、發照。1940年~1949年都是由CARL這個民眾團體自行管理、“立法”、制發電臺執照。愛好者們的自律性非常強,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組織監督機構,還制訂了業余電臺管理規則。規則的第一條就是:一俟政府管理機構頒發了業余無線電管理辦法,就按政府的管理辦法執行,此辦法即行作廢。


      圖9 中國業余無線電協會CARL制發的電臺執照


      圖10 CARL制定的“中國業余無線電臺設置暫行規則”


      據不完全統計,到1949年全國已有業余電臺400多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當時的形勢,我國所有業余電臺停止了活動,直到1958年。在這段時間,可以說中國的業余天空是空白的,沒有業余電臺在活動。契機出現在1958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由社會主義國家參加的“1958年國際無線電快速收發報友誼競賽”。在這個競賽的第一次組委會會議上,保加利亞代表團團長提議應建立一個業余電臺。因為除極少數外,所有代表團的成員幾乎都有自己的業余電臺和呼號,在競賽中設立業余電臺,這也是國際慣例。這個提議被組委會通過,并當即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時任通信兵部主任的王諍,他也是這次比賽的總裁判長。在王諍的主持下,第二天就把電臺架設完畢,并由他親自命名呼號為BY1PK(B為中國的字頭;Y為業余電臺;1是第一個,也是第1區;PK為北京),從而結束了我國大陸自1949年以來沒有業余電臺發訊的歷史。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僅有的六個官辦“業余電臺”,也被全部停止活動,從此中國大陸的業余天空又成了一片空白。

      直到15年后的1982年3月,BY1PK恢復發信。在當時國家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時任四機部副部長、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的孫俊人老前輩于1981年3月,邀請了包括有國家無委、國家體委在內的有關部門領導同志、技術專家和部分老業余家參加座談會,研究關于恢復我國業余電臺活動的事宜。鑒于業余電臺在文革中遭受毀滅性打擊,很多同志心有余悸、“談臺色變”。他鼓勵大家 “要有信心,要解放思想”,他還說“今天是我把你們拉來的,我負責任”。于是在會上,大家暢所欲言,發表了許多很好的意見。最后,大家一致提議,應該盡快恢復這項利國利民的活動。于是國家體委于1981年9月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恢復開展業余電臺活動的請示”,并得到批準,而且在繼后制定新的規則中取消了文革前對聯絡范圍、操作方式、使用頻率等諸多限止。

      雖然當時只允許開設集體業余電臺,但不久后也允許取得一定等級操作證書的愛好者在集體電臺上用個人呼號進行聯絡和交換卡片。于是集體業電臺像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愛好者隊伍迅速壯大。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福建、廣州等全國各大中城市,幾乎所有區的青少年宮、館、站和一些有條件的大、中、小學,企事業單位都紛紛設立集體業余電臺。通過活動,不僅滿足了各方面的需求,普及了業余電臺的知識,產生了一批業余電臺活動骨干,培養了一批新青少年愛好者,使他們學到或提高了技術、開闊了視野、增強了法規意識,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也起到了提高業余電臺的社會認知度的作用,為我國以后恢復開放個人業余電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如此,但終究個人業余電合還未恢復開放,我國的業余電臺活動并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恢復開放。

      到了1992年在老一輩業余家和一些專家們一再呼吁下,也為了適應國內外的形勢,孫俊人老部長感到恢復開放個人業余電臺時機已經成熟,于是他老人家再次邀請各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專家和老業余家召開了關于恢復開放我國個人業余電臺的座談會。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盡快開放個人業余電臺,而且此舉還關系到我國在國際大家庭中的形象問題。會后老部長不僅責成我們盡快起草簡報,還親自對簡報進行修改,把簡報草稿中“看準了的就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盡快開放個人業余電臺!备某伞翱礈柿说木鸵竽懙貙嵺`,首先是盡快開放個人業余電臺”。這就是說,開放個人業余電臺已不需要再去試了,而是到了大膽實踐的時候。如何實踐, 首先是盡快把個人業余電臺開出來,這里的“首先”既有時間的緊迫感,又蘊含著對整個活動的使命感,告誡大家,即使個人臺開出了,也只是“首先”的第一步,后面要做的事情還多得很。隨后老部長又加上一句話:“開放不開放個人業余電臺是檢驗一個國家是否開展業余電臺活動的主要標志,也是順利開展業余無線電活動的國際性的共同規律”。從而闡明了個人業余電臺的重要意義。使得這份簡報的分量有了質的提升。接著他又親自函請主管此項活動的體委主任伍紹祖將簡報送呈國務院副總理、無委主任朱镕基。



      圖11 老部長刪改的幾個字



      圖12 老部長增加的一句話



      圖13 老部長親自簽名給伍紹祖的信


      朱镕基副總理接到伍紹祖主任送去的老部長信和簡報后,很快就轉給了國家無委辦公室。隨后國家無委辦公室于1992年4月向國家無委提交了《關于進一步開放業余無線電臺的請示》,并立即得到朱镕基副總理的批準。根據批示精神,國家無委、國家體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個人業余無線電臺管理暫行辦法》,并于1992年9月23日發布施行。于是就有了本文開頭1992年12月22日一批老業余家on air的一幕。


      圖14 國家無委國家體委共同頒發的“個人業余無線電臺管理暫行辦法”


      從此,我國的業余無線電臺活動真正走上了ITU對業余業務所定義的方向并有序地發展,做到了真正意義上全面開放。尤其是2012年11月頒布《業余無線電臺管理辦法》理順了管理體制后,我國的業余電臺活動,在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的管理和CRAC的具體組織下,在各個領域和層面上,都在健康有序地發展著。前途一片光明,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要與世界全面接軌,仍有差距,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來取得更大的輝煌!

      最后,在我們紀念個人業余電臺恢復開放30周年之際,讓我們感到無比惋惜的是,曾經為我國業余無線電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孫俊人老部長已經離去,在30年前率先on air為大家做出表率并一直關心年輕一代成長的40多位老業余家,也已僅剩北京的BA1KY/錢皋韻、BA1ONE/馮世璋、BA1KP/張家齊和廣州的BA7KC/關輝熊4位,而其中馮老和張老也已難以和大家直接在電波中交流。

      讓我們永遠懷念已經逝去的前輩們,繼承發揚他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祝愿健在的前輩們健康長壽!



                                                                                                                    BA1AA/童效勇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中國集群通信網,國內首家集群通信專業網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中國集群通信網 對講機學堂 對講機世界

      欧洲AV无码精品网站
      <strike id="43rh7"><bdo id="43rh7"><rp id="43rh7"></rp></bdo></strike>

      1. <rp id="43rh7"></rp>
        <rp id="43rh7"><acronym id="43rh7"><u id="43rh7"></u></acronym></rp>

          <button id="43rh7"></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