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specialedlaw.net):無線電發燒友現代通信世界里的守舊者,也是守護者! 還記得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那些嘀嘀嗒嗒的脈沖發報聲嗎?無線電曾是戰爭世界里的幻影戰士,在通信如此發達的世界里,無線電似已退出舞臺的追光燈中,可仍有人對其癡迷熱愛,他們在享受著嘈雜世界當中獨屬于他們的聲波—— 盡管當下網絡和電子通訊極其發達,但有一種通信方式在我們的城市里從未消失,甚至還有擴大的趨勢,它就是業余無線電。在出現危機和自然災害時,無線電是唯一能夠使用的通信手段。 正如有人迷戀單反、有人迷戀網游一樣,無線電作為一種有些許“偏門”的興趣愛好,在外人看來充滿了神秘感。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大約有業余無線電愛好者6300萬人,中國有700多萬人,哈爾濱有500余人。本周,記者走訪了我市一些業余無線電發燒友,分享他們神秘而陽光的愛好。 災難來臨時 曾大顯身手 69歲的姜杰老人對無線電癡迷了大半輩子,稱得上是資深無線電愛好者。上小學時,他就喜歡無線電,中學時還特地去國防體育俱樂部組織的培訓班學習無線電,工作后也沒離開過廣播和電臺,退休后,更是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玩無線電上。 從姜老略帶自豪感的描述中,記者可以感受到無線電的些許魅力—— 9·11事件后,美國紐約地區的常規通信前所未有地癱瘓,固定電話、手機、傳呼機和網絡都無法使用,是業余無線電愛好者第一個向有關部門報告了當時的情況; 汶川地震時,震區手機沒有信號,也是無線電愛好者第一時間向政府通報情況; 一次,中日兩國運動員聯合攀登喜瑪拉雅山,遇惡劣天氣手機通信中斷,一位日本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在電臺聽到了運動員的求助,及時幫助他們與登山大本營取得聯系并展開救援,避免了災難的發生。 姜老介紹說,持有執照的業余無線電愛好者遍布全世界,他們被準許使用更強更有效的無線電通信方式,這是發生災難后唯一可靠的通信手段。因為無線電通信方式是單工的、電臺對電臺的通信,避免了通信中需要網絡支持帶來的問題。 業余愛好 有些“燒錢” 49歲的老宋玩無線電已經10年了,家里置辦了三個電臺,每晚收聽并與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們在空中交流技術,是他最大的樂趣。老宋說,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在國外被稱為“Ham”,翻譯成中文為“火腿”。別看他們是“業余愛好”,可是每個人家里都有天線、電臺,裝備一點兒也不“業余”。他們通常會購買或收藏各種業余電臺通信設備,以追逐遠方的各種其他業余電臺并與其聯絡,也會把研究各種無線電通信技術作為樂趣。老宋總結,這是一種有些“燒錢”的愛好,因為一個電臺多則十幾萬元,少則也要三五千元。玩家們還會經常到野外去架設短波電臺,發出自己的呼號,要的就是那種氛圍。 老宋說,想踏入無線電的生活,愛好者必須要學習相關的知識,并通過所在國家的測試,才能領取到業余無線電執照,同時領取政府頒給的一個全世界唯一的呼號。只要報出這個呼號,就可在業余無線電愛好者資料庫中查到他的個人信息。而想拿到執照,必須學會業余無線電的專業術語,那是由26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很多個短語,只有使用術語才能在電臺里跟愛好者們進行空中交談。 “五五節”是特殊的“空中大會” 世界無線電聯盟專門為全世界的無線電業余愛好者規定出了專用無線電頻率,允許他們在這些合法頻段內相互聯絡。他們的通信模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語音聯絡,再高級一點兒的有數字通信、無線圖傳等聯絡方式,最復雜也是最高級的就是充滿了神秘色彩、通過“嘀嘀嗒嗒”的脈沖音頻信號實現的莫爾斯碼聯絡,就像我們在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看到的,抗戰期間“紅色電波”與日寇斗智斗勇的故事那樣。 姜杰老人介紹,在全世界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們的空中聯絡中,需要交換雙方的業余電臺呼號、信號報告、電臺型號等必要信息來完成一次完整的聯絡。聯絡之后,愛好者們還會相互寄送自行印制的通聯證明卡片,來紀念和收藏。5月5日是業余無線電愛好者自己的節日,也稱為“五五節”。每到這一天,我市的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們便聚集起來,一起到野外架設短波電臺,與全國和全世界的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們召開“空中大會”,發出“五五節”的呼叫電波,共同慶祝。如今,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們通過掌握無線電應急通信技能,已經發展成為重要的民間應急力量。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陸濤) |